根據媒體的報導,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到淡水地區耗資10億買了「水立方」最高的39到41層豪宅,每層470坪,總坪數高達1410坪,頂樓將做為郭董一家人的新居,下面2層則是鴻海集團招待所。他的買房動作沒有炒熱淡水地區的房地產,只炒熱了那件個案。
而媒體也報導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重掌台積電兵符之後,為了接近工作地點,已購買新竹當地豐邑建設興建的「極光琉璃」,新居約達200坪,不過,最新的消息是,張忠謀不滿以建商拿他買房做宣傳,有意出脫的消息。
不管這2件知名企業家買房的消息以及後續發展如何,其實可以清楚的看到,名人加持,充其量是對於單一件案有些幫助,對於區域房地產的行情則沒有影響,淡水地區房地產並沒有因為郭台銘未來也會住在淡水而上揚,單價在「1字頭」的個案還是很多,而整個淡水市場因為餘屋供應量不小,銷售的表現也出現差異。因此,區域內的個案,幾乎都是極盡能事的增加個案的「附加價值」,建築結構強調「制震」,幾乎已經是標準配備,建築個案的社區還必須加入人文、藝文、高科技管理的特色,甚至有建商還與國際連鎖書局合作,在社區內設置社區的私人圖書書館,來號召買家的青睞。
整體來說,先不看地段上的差異,現在淡水地區的幾個新建案的建築品質,其實已經與信義計畫區的規劃、設計非常相近,換句話說,在信義計畫區內看得到的建築模式、管理規劃以及建築用料,在淡水地區也是可以找到相同的產品,甚至部分淡水個案的品質還超越信義計畫區,那為什麼信義計畫區這樣的產品要賣150萬元,而淡水地區卻不超過20萬元?原因就在於地段與交通。
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林口、三峽,這兩個區域的房地產建築外觀,與信義計畫區內的產品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差異,同樣的建築品質搬到信義計畫區,就要賣150萬元,但是在林口,1坪20幾萬都不見得好賣,這樣的狀況也還是因為地段、交通。
還有1個重點則是「增值」處於市中心地段的信義計畫區20年來,房價漲幅超過8倍,但是,20年來的淡水、林口的增值空間就很小,這也是買房要注意的事。撇開地段、交通、增值這些不談的話,每坪20萬元以下就可以買到「制震」的房子,還高科技的保全設計,甚至還有國際級團隊的規劃,其實,房價並不算貴。簡單一點反推換算,現在這樣的建築產品造價1坪也應該要10萬吧!再扣掉土地成本,你想,這些淡水「1字頭」的建商能賺你多少錢?
如果「用通勤時間交換居住品質」的概念能被接受,為什麼一定要住台北高單價的房子呢?1000萬在淡水能買50坪,到了台北市,同樣的錢買相同等級的建築物,大概只能買12~15坪。
買房真的是很折磨人,對不對!(本文撰寫於2010年3月23日)